时代商学院研究员雷映
四环生物(.SZ)连续三年年报均遭问询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5月25日,四环生物发布《关于对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以下简称“《年年报回复函》”)。根据公告内容,年,四环生物被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主要因为该公司子公司江苏晨薇生态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晨薇”)已经签订并部分执行的分包合同被迫终止。
实际上,—年,四环生物已连续三年收到了交易所发送的关于年报的问询函。此外,该公司作为我国最早一批上市的上市公司,却屡次出现业绩爆雷,常年处于“保壳”的挣扎状态。上市27年以来,该公司的累计归母净利润为负。
本报告主要说明:
1、四环生物为何连续三年收到交易所的年报问询函?
2、上市以来,其为何业绩屡屡爆雷?
3、四环生物的累计未弥补亏损、巨额存货资产是如何形成的?
年报连续三年遭问询
—年,四环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5亿元、4.18亿元、5.05亿元,对应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4%、6%、21%,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不难看出,最近三年,该公司虽然营业收入实现稳定增长,但对应的净利润却非常微薄,年甚至是亏损状态。
年年报问询函显示,交易所就四环生物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却持续下滑提出质疑,并要求该公司说明销售费用增长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长且销售费用率畸高的原因、报告期末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76%且存货高达5.8亿元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持续经营能力不足等问题。
年年报问询函显示,深交所要求四环生物就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17号)、《市场禁入决定书》([]4号)及《结案通知书》(结案字[]34、35、36、38、39、41、42、43、44、45、46号)的具体内容,核实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信息,并再次要求该公司对销售费用变动的合理性、研发费用增加且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的合理性作出说明。
年年报问询函显示,四环生物子公司江苏晨薇签订的工程金额分别达10亿元、3亿元的分包合同面临终止,交易所要求该公司说明合同终止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分业务板块的收入确认及收入变动合理性,应收账款、存货与同行比较的合理性及计提减值损失的充分性、人员结构及薪资水平的合理性。
结合上述年报问询函可发现,四环生物的经营可持续性存疑、盈利状况堪忧、信披违规、销售费用率偏高、存货积压等都是交易所跟踪